人大附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老師赴敬德書院研修學習
晴空萬里、綠樹成蔭,初夏的北京讓人心曠神怡。5月25日,在海淀區教委國際辦的組織下,人大附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老師們在中心主任王淑艷老師的率領下赴敬德書院開展了一天的研修學習活動。
敬德書院是設計典雅、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研學基地,由正心堂、誠意堂、格物齋、致知齋、翰墨齋、德音齋、中和堂、琴藝館等場館組成。敬德書院院訓為“進德為本,誠敬致用”。敬德書院秉承傳統書院尊重學術自由、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辦院思想,匯聚大師名家,博采眾長,采用“學者論道、教授會講、讀經誦經、自修研讀”的書院教育模式,圍繞國學經典和傳統文化技藝來構建課程體系,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活動由“祭拜” 、“講座”、“體驗”三部分構成。
研修的第一項是到至圣堂祭拜孔子。老師們在敬德書院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至圣堂表達對“至圣先師”的崇敬之情,體悟肩負的立德樹人使命。接著,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袁濟喜教授給老師們帶來了一場題為《國學的前世與今生》的講座。袁教授旁征博引,博古通今,三個小時的講座內容充實,異常精彩,使老師們對國學的建立和發展有了深入的了解。
一上午的講座之后,老師們分頭參加靜聽古韻讀經、揮毫潑墨研習書法、翻閱經典圖書等活動,在典雅的書院建筑群內,切身體驗和感受到了國學文化和經典的博大精深。在琴房書院的老師給學員介紹了古琴的構造,演示了古琴的演奏技法,介紹了古琴制作中所蘊含的中國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臨摹練習書法的老師們在筆墨紙硯中尋找中國傳統國學的藝術和美感,一筆一劃地運籌帷幄,在方格間書寫著人生。吟誦古詩文經典的老師們更是通
敬德書院的各種匾額、楹聯和建筑古色古香,讓人沉浸其中。至圣堂的楹聯“集天地正氣砥礪涵養尊德行,讀古今文章切磋琢磨道問學”讀來讓人心生敬畏。
研習活動結束后,學員們完成了“研習小思”,留下了自己所感所悟。老師們雖然在國際教育部門工作,但是一致反映這次走進書院的體驗研修活動觸及心靈,收獲很大。這是一次感悟國學、凈化心靈、提升思想境界的獨特文化之旅。